原标题哦:落实禁塑监管要打好“组合拳”
□ 寇振宁
日前,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走访发现,有茶吧柜台摆放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吸管,以及用于打包带走的不可降解塑料袋,也有不少市民拎着不可降解塑料袋购物,更有人骑车沿街售卖。对此,海口市市场监管部门和综合执法部门表示,巡查监督和执法在持续进行,但人手不足、物流环节监管难、部门联合行动不够等因素,也使禁塑存在困境。
面对部分消费者较为偏执的观念,以及违规塑料制品经营者和使用者穷尽手段的“躲猫猫”,监管部门有苦衷并不难理解。毕竟,全面禁塑只有不到两年,消费者习惯的改变也不能一蹴而就,监管人手不足、监管环节多也是事实,至于多部门协作监管水平也需要时间不断磨合、提升。但难题摆在眼前,倒苦水解决不了问题,监管部门还需多想一些“实办法”。
从记者走访市场主体和消费者发现的情况看,网购、物流进岛成为监管“失能”的重灾区,不少违规塑料制品都是通过物流车和货车装载轮渡入岛。打蛇打七寸,监管部门重点盯牢网购、物流进岛这个“重灾区”,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入岛车辆流量大,港口方面很难做到全部车辆都核查,但并不是说就没有好的办法。比如,日前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高新分局对辖区内物流快递企业进行禁塑再动员,就是给物流快递监管打上“补丁”的一次有力行动。对海南各市县监管部门来说,也可以有样学样,加强对辖区内物流快递企业的监管,从源头上管住输入和流通。同时,一旦发现存在违规运输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必须做好溯源责任,给予相关经营者重罚,以儆效尤。
自然,要落实禁塑,突破现有困境,监管部门还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条件,在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打好“组合拳”。除了重点盯牢网购、物流进岛,还要做好以案释法工作,通过媒体等多种公开渠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查处的典型案件,让广大市场主体和消费者明白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不仅违法,而且破坏生态环境,推动观念转变。
落实禁塑,其中关键一环是广大群众的参与。对监管部门来说,群众也是一股强大的监督力量,在自身力量有限的前提下,调动起群众参与监督的热情,便是最有效最有力的补充。此时,监管部门可以多多面向社会发起有奖举报活动,做到广而告之,畅通群众举报渠道,在社会每个角落设立无数个“前沿哨”“监督岗”,让违规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行为无处遁形,形成部门监管与群众举报良性互动。
禁塑乃大势所趋,监管力度关乎成效。显然,面临当前的确存在的监管“漏洞”和难题,单一或常规的监管,以及临时性的巡视很难产生理想的效果。因此,打通禁塑堵点,显然需要多条腿走路、多渠道发力,打出一系列“组合拳”,让监管实现全链条大范围覆盖,以此推动禁塑产生实效以及消费者观念的转变,最终在全社会凝聚起向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说“不”的风气,让禁塑真正习惯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