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要闻动态-> 文物信息
“文物医生”巧手“救”文物
来源:国际旅游岛商报  作者:张艺  时间:2022-11-10 10:23
 

“文物医生”巧手“救”文物

海南省博物馆首次开展珍贵文物修复工作

  商报全媒体讯,日前,海南省博物馆开展了一批珍贵文物的修复工作。该批文物的类型有金属、木质、陶瓷器、皮革与纸质等,共有31件馆藏珍贵文物。这是海南省博物馆首次修复多种类型珍贵文物。

  “文物医生”巧手“复活”古籍

  在海南省博物馆文物修复室,文物保护与修复部工作人员正在对一本古籍进行修复。“我们要把书页拆了,一页一页进行修复。”项目负责人符燕说,每一本古书籍在经过修复后,将会迎来“新生”。

  经历过岁月的洗礼,古籍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酸化、絮化、老化、霉变、鼠啮、虫蛀等病害,危及存续。古籍修复是一项极富耐心和细心的工作。从事文物修复工作三十多年的徐东良老师是本次项目的技术指导。他说:“文物修复工作靠的就是工作经验的积累。通过触摸、观察纸张质感,若纸张发出脆的声音说明已经酸化,或者从外观看有发黄痕迹,也是酸化的表现之一。”

  修复一本古籍,针对不同的破损程度、材质等,制定不同的修复方案,短则几天,长则数月。修复工序复杂精细,会用到数十样工具,物理清洗、拆装、水洗、脱酸、隐补、吸水上墙、下墙裁方、打眼穿钉(纸)、打眼穿线,每一个步骤都马虎不得。符燕说,“最困难的是吸水上墙。需要十分小心地控制力道,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把纸张抓破,造成文物破损。”

  对症下药“唤醒”皮革重生

  蒸馏水、酒精、甘油,这些在生活中都能用到的日化用品,经过科学配比也会用在修复皮革类文物的过程中。因酒精能溶解污染物,同时能软化皮革,通过适当添加甘油还能恢复皮革弹性,后续还有回软、定型、补配等工序。

  在对文物进行补配时,要坚持“最小干预原则”,这是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之一,尽量选择相近的材料,或维持原状,重视文物原貌,不主观臆造,既修旧如旧,又要有可识别性。

  时代、类型相近的文物,其存在问题却千差万别,需逐件“对症下药”。因此,前期采样分析等准备工作需仔细谨慎,通过不同仪器采集实验数据,及文物本体的实际情况才能拟定修复方案,同时在修复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步骤,对细节进行把控,方可着手修复。

  “文物修复最主要的意义是延续文物的寿命。若对文物置之不理,尤其是纸质类文物,经过时间的推移,年代、材料等信息逐渐无法识别,而经过保护修复的文物,将减缓文物的损毁速度,延续文物寿命。”符燕介绍。

  文以载道,物传精神。几多朝代更迭,几多岁月流转,几多故事吟唱的地方。怀着最敬畏的心情,做着最精细的活,重复着最简单的动作,在这群年轻的文物修复师身上,在他们的生活细节中,藏着一种对时间的超然。


 
 
 
 
声明:本站所转载内容,如有涉及肖像、著作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相关稿件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联系电话:0898-68725355
咨询投诉热线:0898-12345   网站服务、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23592
琼ICP备19003153号-1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3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7
温馨提示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门户网站,
进入非政府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