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务网
  • 微信
  • 英文版
  • 英文版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赵汶、特约记者许晶亮
时间:2022/10/21
 
垃圾废变宝 城市更美好

原标题:海口推动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垃圾“减量”

        垃圾废变宝 城市更美好

10月18日,在红旗镇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工人在查看覆膜发酵的菌种。

10月18日,在红旗镇本立村,垃圾分类宣传督导回收员在称重登记回收垃圾重量。

10月18日,在红旗镇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工作人员在堆肥试验田浇水。

“阿姨,这一袋塑料瓶称好啦!”“等一下,我还有一袋废铁。”18日上午,在琼山区红旗镇本立村的可回收物积分兑换点,村民郑兰冒着雨用新积攒的废弃物品兑换积分。海口京玉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将废品过秤后,为郑兰兑换了一袋10斤装的大米。

近年来,海口京玉环境服务有限公司在本立村设立了可回收物积分兑换点,方便村民利用废弃物品兑换积分,“以物换物”,减少家庭开支。当前,红旗镇已设立139个可回收物积分兑换点,群众不仅能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还能兑换堆肥点产出的有机肥料。

“2019年,我们通过现场考察发现,乡镇垃圾成分主要为秸秆、沙土等,其中,枯枝烂叶、沙土等占比达到60%以上。”海口京玉环境服务有限公司经理陈柏钧介绍,为了推动乡镇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该公司成立“陈柏钧职工创新工作室”,在本立村打造了日处理量1吨的农林废弃物堆肥点,并设立了日处理量10吨的红旗镇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中心,把乡镇枯枝烂叶等农林垃圾就地堆肥处理。堆肥产出的有机肥料经过包装“变废为宝”,成为改良土壤板结的全新农业产品。

“我们的有机肥料供不应求。”陈柏钧说,该公司与琼山区的多家花卉苗圃基地、蚯蚓养殖基地、蘑菇种植基地等达成合作,有机肥料的月销售量达到300吨。目前,该公司在与一家大型养牛基地洽谈合作,达成合作后,每月可销售粉碎干料1000-2000吨。“废弃物品、枯枝烂叶等转化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有效推进了生态经济发展。”陈柏钧说。

通过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不仅实现了城市垃圾“减量”,还成功实现为城市“减负”。“琼山区日垃圾处理量从过去的240吨减至约170吨。同时,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节约了垃圾处理耗费资金。其中,每年仅企业就能节约近1000万元。”陈柏钧自豪地说,该公司计划在红旗镇扩建堆肥场地,扩大产能,进一步推进生态经济发展,让城市环境更加美好。

本组图片由见习记者 杨鹤 摄

 
 
 
 
 
网站地图 | 联系方式
主办单位: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开发维护:海口阳光旅游信息与文化传播中心
政府服务:0898-12345  网站服务、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898-68723592
琼ICP备19003153号-1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3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7
主办单位: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
开发维护:海口阳光旅游信息与文化传播中心
政府服务:0898-12345  旅游投诉:0898-12301
网站服务、网站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8723592
琼ICP备19003153号 琼公网安备 46010502000301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460100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