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着“蛋黄莲蓉”的模具
鱼造型模具正面
刻着“莲蓉”的模具
鱼造型模具背面
清代木刻“中秋明月”月饼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
清代木质“振记稻香村”糕点模子(北京民俗博物馆)
明嘉靖红绿彩凤穿牡丹纹盘
明青花犀牛望月纹盘
清铜胎画珐琅拜月图委角盘
清画彩绘人物图玻璃宫灯(该组图片来源中国(南海)博物馆)
中国人对月亮有着亲切的情感,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从不同历史时期的月饼模具,能看出不同时代的民俗民风。
本期《重生吧,文物》带你了解民国木制琼式月饼模具。
将团圆与美好刻印
中秋佳节,对于老海南人来说,最想吃的莫过于琼式月饼,甜咸之间承载的既是一门手艺,也是海南人的“乡”味。
2017年,琼式月饼制作技艺被列入海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在海南省博物馆中,有三个民国时期的木制琼式月饼模具,诉说着海南民间的中秋“记忆”。
其中两个圆形的模具上分别刻着“莲蓉”和“蛋黄莲蓉”,另一个则是双面月饼模具,一面是寓意年年有余的鱼造型,另一面则是代表健康长寿的寿桃造型。
在海南本地饼师中口口相传着一句话:“苏点南来生琼月”,道出了酥皮月饼的出处。传说明末清初时期,有一位姓高的苏州人来琼定居,琼式月饼制作工艺经他多次改良而成。
琼式月饼的制作工艺比较讲究,要经过包酥、压酥、折酥、开酥、打饼等繁杂的工艺,核心的工艺到现在为止,都无法用机械来代替。
月饼模具最早起源于宋代
制作月饼,模具不可或缺。月饼模具最早起源于宋代,但流传至今的月饼模具以明清和民国时期的居多,它们也被称为“生活木版画”。
旧时,很多人家里都会自己制作月饼,月饼模具也大多是自制的形状千姿百态、图案丰富多样,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套清代的木质“振记稻香村”糕点模子就显得更加妙趣横生。它既能制作月饼,又能制作其他糕点,模子内刻有桃子、石榴、莲子、鱼等图案,这些图案蕴含着长寿、多子或年年有余的美好祝愿。
月饼模具上的图案如同反映中秋文化的一面镜子,留住这些精美的模具,也就留住百姓艺术化的民俗生活和传统文化的时代印记。
藏在文物里的中秋
中秋赏月,自千百年前,先祖抬头仰望月亮,发现那一抹兔子形状的阴影起,兔子这种可爱的小动物便与月亮结下不解之缘。
如今,玉兔已然成为中秋与月亮的象征,人们在中秋之夜赏月、祭月,亦如在祭拜月兔,祈求健康长寿。
明嘉靖红绿彩凤穿牡丹纹盘,盘心中央有一只兔子栩栩如生,充满了灵性,仿佛正在凝视着月光,它的形象充满了生命的活力和温馨的寓意,似乎对中秋佳节充满期待。
在我国古代器物上,动物望月这一主题屡见不鲜,诸如玉兔望月、犀牛望月等图案层出不穷,古人通过这些动物望月的形象,巧妙地寄托了自己对中秋明月的无尽情怀,同时也赋予了人们向往月宫那般安宁祥和生活的美好愿望。
明青花犀牛望月纹盘,便是一件典型代表,盘内精心绘制了一头跪卧状的犀牛,它回首凝望着背部的一轮弯月,形象栩栩如生,好似在诉说着与月亮之间无言的故事。
而古人也会在中秋之夜选择以祭月的方式表达对月亮的敬仰与感激之情。
清铜胎画珐琅拜月图委角盘,呈方形委角造型,底部配以随形圈足,设计精巧而典雅,盘心中央镶嵌一菱形开光,内部绘制了古人设香祭拜明月的图案,圆月亘古如斯,思念跨越时空。
在中秋佳节,观赏灯饰的传统习俗蕴含着对幸福与团圆的深深期盼。
清画彩绘人物图玻璃宫灯,正是这一传统习俗的生动见证。在月圆人团圆的夜晚,这盏宫灯如同祈愿的使者,向每一位观赏者传递着美好的祝愿。(来源:海南发布)
重生自述
大家好,我们是民国木制琼式月饼模具,过去人们用我们制作出来的月饼,酥香松软,吃不甜喉,让很多老海南人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现在就来跟随我们,回味海南民间的中秋“记忆”。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网站,
进入非政府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