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乳钉纹铜爵。
商代妇好鸮尊。
唐代素面水晶八曲长杯。
隋代琉璃瓶。
宋代青白釉葵口托杯。
唐代镶金兽首玛瑙杯。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 韩金定
在文物大家族中,饮器是饮食器的一部分,狭义指饮酒器皿,广义则包含盛放饮料等其他液体的器皿。在《周礼·考工记》《战国策》《史记》等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饮器的记载。一些消失于历史长河中的饮器,之所以今天仍被大众知晓,主要缘于酒文化的影响力和名人佳句的“加持”,比如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骆宾王的“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苏轼的“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觥”等。
回望千年可以发现,我国古代饮器的材质和特征一直在不断发生变化,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商周
象征地位的尊和爵
商周时期,最具代表性的饮器为尊、爵、觥(gōng)、罍(léi)、卣(yǒu)、斝(jiǎ)、盉(hé)、觚(gū)等青铜器。当时,青铜铸造工艺已然成熟,青铜材质的各式器具经常出现在祭祀、战争、宴饮等场合。青铜一般是铜锡或铜锡铅合金,导热性好,多种青铜器被用于烹饪、加热、保存食物和酒水。
尊是商周时期酒器、食器等礼器的通名,“尊”字早在战国时期就引申出了“尊敬”“敬重”的含义,延续至今。以是否有肩部为依据,尊被分为“有肩尊”和“无肩尊”。有肩尊既有圆尊,也有方尊,比如四羊方尊就是有肩尊;无肩尊一般是圆尊,比如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种台的设计灵感来源何尊,就是无肩尊。
何尊底部篆刻的122字铭文,记述了周武王克商于殷后在嵩山举行祭祀活动时发表的祷辞,以及周成王兴建新的都城成周城(今河南洛阳)并举行祭祀活动、赏赐臣民的事迹。其中,“宅兹中国,自之乂民”是已发现最早关于中国的记载。
商周时期形似鸟兽的尊被称为“鸟兽形尊”,其呈现的鸟兽类型主要包括鸱鸮、虎、象、犀、牛、羊、马、兔、神兽等,比如著名的妇好鸮尊,就是一只猫头鹰的形状。
妇好鸮尊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鸟形铜尊,纹饰繁缛,昂首挺胸,站姿挺拔,双翅呈蓄势待发之势,因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得名。鸮,即鸱鸮,是古人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由于昼伏夜出的习性及锐利的喙爪,这类鸟在古代被视为敏锐、智慧的象征。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生前曾参与国家大事,并征战沙场,这件出土自妇好墓的随葬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后人对墓主人的认可。
青铜爵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酒杯,常见器形为圆腹或方腹,口部有倒酒的流槽,后部有尖尾或圆尾,下有长足。收藏于河南洛阳博物馆的夏代乳钉纹铜爵是迄今我国发现最早的完整青铜酒器之一,爵身呈“细腰瘦腹”状。商周时期的青铜爵厚重古朴,通常有乳钉、云雷、蕉叶等纹饰。爵上有两根短短的立柱,意在提醒饮酒之人注意仪态、浅尝辄止。
在商周时期,青铜爵作为贵族阶层使用的饮器,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权力和地位。正因如此,后来出现了“爵位”一词和爵位制度。商朝时,爵称和官称合一,分封制初步形成;周朝统治者进一步完善爵位制度,将其分为公、侯、伯、子、男等,建立了以分封制为核心的统治体系。
除了尊和爵,商周时期的罍、觚、卣均为盛酒器,盉为温酒器。其中,斝既可作盛酒器,又可作温酒器,通常和爵一起出现、配合使用,人们用它向爵内注酒。
隋唐
流光溢彩的酒器
隋唐时期,我国对外贸易逐渐繁荣,大量的金银、玻璃、玛瑙器皿被引进。当时价格最昂贵的不是金银器,而是相对更稀缺的玻璃制品,拥有很多玻璃制品是身份尊贵的体现。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一件隋代的琉璃瓶,整体呈圆球形,浅绿色透明,瓶口为管状,瓶身饰有4个凸边凹心的圆形,颇具美感。在隋唐时期,人们对玻璃材质的器具充满好奇,难怪有唐诗称赞玻璃制品“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
陕西西安何家村唐代窖藏是20世纪隋唐考古最重要的发现之一,该处出土的大量珍贵文物中,有一个镶金兽首玛瑙杯。这件饮器的材质是较为罕见的五彩缠丝玛瑙,油润细腻。工匠顺着玛瑙的自然纹理精心雕刻,以兽首为形,造型生动,将牛头和羚羊角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兽嘴处镶金,金饰微微撅起,它其实是杯子的塞子,拔下塞子酒从兽嘴处流出。羚羊角呈螺旋状向后伸展,与杯身相连,雕刻得俏皮有趣、充满创意。这个玛瑙杯,既体现了唐代饮器制作的精湛工艺,又反映出当时开放、包容的社会氛围。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在唐代,酒文化方兴未艾,常出现于诗人笔下的饮器还有夜光杯、鹦鹉杯。关于夜光杯的材质,有专家认为它是用祁连山的墨玉、黄玉、碧玉制成的,在月光下会发出淡淡白光,也有人认为它就是玻璃杯。唐代诗人李白、骆宾王、卢照邻均在诗中提到了鹦鹉杯,考古学家孙机认为,唐诗中的“鹦鹉杯”指的是用海中的鹦鹉螺制成的酒杯。因螺腔形态诘曲,用鹦鹉杯饮酒不易一饮而尽,唐代文人喜欢这种杯子的藏酒之妙。
宋元
雅致的茶盏茶杯
宋代文人墨客好酒喜茶,他们在茶器方面颇为讲究,这一方面缘于当时的社会文化氛围,另一方面与宋代盛行的点茶、斗茶等习俗对茶器要求较高也有一定关系。
宋人鉴茶、斗茶,要观察茶色、水痕等,黑釉盏有利于焕发茶色,成为最受欢迎的茶器之一。黑釉盏有兔毫纹、鹧鸪斑纹、树叶纹、油滴釉、玳瑁釉等肌理效果和纹饰类型,花样百出。其中,兔毫盏是宋代黑釉盏中最著名的品种,其盏身内外皆有棕色或铁锈色条纹,状如兔毛。在窑口方面,福建建阳窑生产的黑釉盏最为出名。北宋文人蔡襄在《茶录》中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建阳旧称)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烧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宋人还特别注重茶器的造型、色泽,希望在细节处体现自己的意趣、审美。茶瓶、茶壶、茶杯等的盖子、出水口常有修饰造型,色泽崇尚简约清雅。
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个宋代景德镇窑青白釉葵口托杯,分为杯和杯托两部分,里外均施青白釉,釉色莹润,介于青白二色之间,又被称为“影青釉”。“影青”是宋代文人偏爱的一种颜色,它不仅出现在书画作品里,也凝固在茶器上,体现了东方人含蓄、典雅的审美情趣。中国风流行歌曲《青花瓷》的歌词“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描写的天青釉比影青釉颜色稍重一些,往蓝色偏多。河南博物院藏有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盏托,其圆形凸台四周有双层覆莲瓣形纹饰,用于承托盏身。
从青铜器到金银器、玻璃制品,再到陶瓷器、竹木器、漆器等,我国古代饮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如今,当我们再次凝视这些造型、色泽各异的器皿,仿佛可以看到他们斟酒啜茶、四季三餐的日常生活。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网站,
进入非政府网站,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