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铜奔马(又称“马踏飞燕”)。
新石器时代的人面鱼纹陶盆。
秦半两。
唐三彩骆驼载乐俑。
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四羊方尊。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
金秋九月,全国中小学陆续开学,“神兽归笼”后拿到了图文并茂的崭新教材,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小学教材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国人文化自信是其中不变的宗旨。中小学教材的插画、插图中有不少国之瑰宝,它们或为青铜器,或为书画,或为陶瓷,或为建筑,沉淀着厚重历史,镌刻着文明印记,颇具展示教育价值。
年代久远的青铜铸器
在年代久远的著名文物中,最有影响的当数先秦时期的各种青铜器,它们大多是国家级博物馆或地方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并被列入“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它们出现在中小学教材中,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中华文明史源远流长的重要象征。
后母戊青铜方鼎和四羊方尊是历史教材中的“老面孔”。珍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后(曾误以为“司”)母戊青铜方鼎是1939年在河南安阳出土的。这件商代的青铜器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其威武凝重之感。由于年代久远,而且是已出土最重的青铜器,后母戊青铜方鼎的价值不可估量。
商代晚期的青铜礼器四羊方尊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这座方尊四角各塑一羊,形成对称关系,而且羊体在整个方尊中所处位置也非常合适,同时整个器物采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体现出我国古人高超的铸造技艺及审美水平。
越王勾践剑出现在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中。该剑1965年出土于湖北荆州,体现了春秋晚期短兵器制造的最高水平,被誉为“天下第一剑”。古越国的剑器为何出土在遥远的楚国,已成为一个悬案,一种说法是越王勾践将女儿嫁给楚昭王,宝剑是嫁妆之一;另一种说法则是楚越战争中,楚军获胜,将宝剑作为战利品带回楚国。越王勾践剑是荆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现被借往湖北省博物馆展出。
出土于湖北随州、现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的曾侯乙编钟,曾在多个版本的历史和音乐教材中出现。该编钟是战国早期的大型礼乐重器,也是目前中国发现数量最多、音律最全、气势最恢宏的编钟,曾侯乙编钟的出土改写了世界音乐史。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举世闻名的编钟,随州曾侯乙墓还出土了一件被称为“冰鉴”的宝物,这是古代既可制冷又可制热的两用“冰箱”,彰显了古人的匠心和巧思。冰鉴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甘肃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马踏飞燕不仅出现在了教材中,还成为中国旅游的标识。该文物为东汉时期的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武威。这匹奔马三足腾空、一足超越飞鸟的瞬间,飞鸟回首惊顾,更增强奔马急速向前的动势,马全身的着力点集中于超越飞鸟的一足之上,准确反映了力学的平衡原理。整体来看,这件青铜器展现了我国古人卓越的工艺技术水平。
价值连城的传世名画
中国有着悠久的绘画史,部分传世的画作价值连城,有一些在进入中小学教材后,变得更加广为人知。
由唐代画家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是人教版历史教材七年级下册的一幅插画。这幅画呈现了唐太宗召见吐蕃使臣禄东赞的场景,当时的情形是文成公主要远嫁,使臣禄东赞来大唐迎亲,唐太宗坐在步辇中接见使者,尽显君王的风范与威仪。这幅画上有许多名人的印记和题跋,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中国传世名画中,知名度最高的莫过于《清明上河图》,该画也理所当然进入了中小学教材。该画是宋代画家张择端仅存的作品,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以北宋都城东京(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各阶层人民生活状况为表现对象,以写实风格为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因画幅较长,且表现内容十分丰富,采用了散点透视构图法,该画被称为北宋社会的“百科全书”。
还有一些仕女画、山水画,因其鲜明的艺术特色,也被选用为教材插画,比如《汉宫春晓图》《渔父图》等。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汉宫春晓图》在大众中知名度不太高。这幅作品是明代苏州籍画家仇英的代表作,为人物长卷画,生动再现了汉代宫女生活情境,既有充满林木、奇石的宫阙,又有一百多名姿态各异的宫廷女性,将人物与背景很好地结合起来,被称为“重彩仕女第一长卷”。
元代画家吴镇创作的绢本墨笔画《渔父图》,主要描绘了渔民的生活场景。在古代中国,渔、樵、耕、读经常被文人奉为理想生活,因此很多画家通过这些题材表达隐逸之意。《渔父图》中既有远山丛树,又有流泉曲水,既有渔舟放歌的旷达,也有一叶随风的飘逸,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历史建筑的经典之作
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历史建筑一直在大众心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甚至成为人们外出旅行的打卡点。我国一批历史建筑以插画或插图的形式进入中小学教材。
“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这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故宫博物院》开头的文字。课文借助通俗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片,将学生带入特定的情境中,使他们感念于故宫博物院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从皇家宫殿到百姓博物院的发展历程。如今,故宫博物院是大众前往北京旅游或参加研学活动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出生于江苏苏州的叶圣陶先生对苏州园林有着独特的情感,他的散文《苏州园林》被纳入语文教材,使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广为人知。他借助文字,采用移步换景的记述方式,将苏州园林的山水美、建筑美及艺术美很好地展示出来。拙政园是苏州园林最有代表性的部分,课文插图展现了拙政园的小桥流水、亭台楼榭等,使文字显得更加生动鲜活。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对苏州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拙政园有了直观认识。
说到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的古建筑,赵州桥应该是大家印象较深的一处。“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石拱桥,叫安济桥,又叫赵州桥。它是隋朝的石匠李春设计并参加建造的,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四百多年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年代最久远、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单孔石拱桥,在中国造桥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课文中关于赵州桥的插图将该桥的整体建筑风格及周边景致呈现出来,让学生在阅读文字的同时,也可以观察石拱桥的形态。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尽管他并没有亲临岳阳楼,但在观赏画作的基础上加以合理想象,将岳阳楼的风貌和个人情怀完美结合起来,写就了这一名篇佳作,而岳阳楼也被列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一文的插画,展现出岳阳楼“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不凡气势,让人印象深刻。 (作者系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教授)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网站,
进入非政府网站,是否继续?